新闻详情
发表时间:2019-02-21 15:17
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大方向、文明发展的大趋势,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保持产业布局的平衡。营商环境是实现智慧城市产业经济繁荣发展的软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吸引力、创造力、生产力,能够推动城市的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培育创新创业生态,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和保障。近几年来,我国自上而下密集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优化营商环境正向纵深方向发展,但整体而言,各地营商环境建设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痛点和难点,在新型智慧城市战略导向下,迫切需要提升营商环境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一、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特点
智慧城市发展进入到新型智慧城市阶段。 我国从2012年启动建设智慧城市以来,各省市以信息技术为出发点,重点建设城市基础网络、感知设备、共性平台以及基础信息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高,但同时"信息烟囱"、"数据孤岛"、"重技术轻应用"等问题也逐渐暴露。为解决传统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部门条块割裂、信息共享困难、治理方式粗放等诸多问题,2015年底,中央网信办等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并推动在深圳、福州和嘉兴三地进行先行试点,各地智慧城市实践逐渐进入到新型智慧城市阶段。
新型智慧城市承载着更高的城市发展目标要求。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推进新型信息通信技术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也是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发展战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以创新引领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
新型智慧城市以数据驱动、服务高效、产业繁荣为主要特征。 与传统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更加强调人、技术与城市的充分互动,注重以应用为导向,推动信息技术与城市各领域之间的融合共享;将数据作为城市的战略性资源,积极发挥数据在城市运行管理中的驱动引擎作用;坚持以人为本,聚焦实现城市公共服务的便利化、高效化、精准化,广泛吸引市场力量,提供更多的增值化公共服务;依托大数据、大平台、大系统,充分整合智慧城市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推动城市产业生态化发展。
二、智慧城市与营商环境的关系
智慧城市与营商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目标,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手段。优化营商环境能够为城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大的内驱动力,能够减少智慧城市重复建设,节约投资成本,对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首先,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实现智慧城市产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智慧城市建设要实现民生服务、城市治理、产业经济、生态宜居四大类业务的平衡,产业经济是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必须具备集聚创新的产业和企业作为支撑,否则会使城市陷入空心化危机。营商环境是智慧城市产业经济发展的软环境,一个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劣不仅影响着招商引资的难易多寡,也直接影响着落地企业的经营发展,最终对智慧城市的产业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其次,智慧城市和营商环境的核心都是实现数据赋能。 数据是数字时代城市运行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也是实现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加快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纽带。新形势下智慧城市和营商环境建设要建设全方位的城市数据体系,进一步提升政府数据治理能力,创新提供面向具体业务的数据服务。
最后,优化营商环境是加强智慧城市民生服务的题中之意。 新型智慧城市以服务为本,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创新运用,为城市各类主体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这要求智慧城市建设既要完善面向市民的服务,也要聚焦企业关切,完善面向企业的服务。同时,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从而影响着宏观经济和居民收入增长,最终决定城市的社会就业、公共服务、市民生活等状况。
三、新形势下营商环境发展现状
1.加快营商环境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全球经贸投资竞争愈加激烈,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营造稳定公平透明、法治化、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是深化改革开放打造开放型经济的重中之重,是推进"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现实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近年来伴随着国务院部署出台的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措施,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根据2018年10月世界银行对外发布的《2019营商环境评估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整体排名从2017年第78位大幅跃升至第46位,多项指标取得了明显进步。然而全球排名位次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地位仍然不相匹配,各省市营商环境建设仍然面临着很多痛点和难点,加快营商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各地密集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工作
为改善各地经济发展环境,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近年来,各省市加快营商环境建设,从2017年起密集出台了营商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专项措施等政策文件,不少城市专门成立政府机构负责全市营商环境推进工作。各省市在改革投资审批等制度、便利企业开办和经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做法。同时,我国营商环境仍存在一些短板和突出问题,企业负担仍需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仍待缓解,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审批难审批慢依然存在,一些地方监管执法存在"一刀切"现象,产权保护仍需加强,部分政策制定不科学、落实不到位等。
3.优化营商环境正向纵深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绩明显,但整体来看各地营商环境建设仍有许多痛点和难点需要攻克,优化营商环境正向纵深方向发展。一是数字政府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营商环境基本层是面向企业的政务服务,但各地仍然存在着办事环节繁琐、办事系统繁杂、事项标准不一、数据共享不畅、业务协同不足等问题,下一步数字政府建设将聚焦改善面向企业的政务服务。二是营商环境内涵外延进一步扩展,政务环境只是营商环境顶层设计的一部分,各地在第一阶段政务环境优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从市场、开放、要素、设施、社会、法治、生态等全方位环境出发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三是评价成为改善营商环境的着力点,为把握各地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实现以评促改效果,全国各地的营商环境评价正密集开展。
4.营商环境评估成为行业参与热点
随着国家对营商环境评估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围绕营商环境优化的标杆研究、实地调研、事项梳理、优化建议等一系列工作,从政策发布、指标设计、监测系统、第三方评估等方面入手,积极启动全区域、全部门、全行业的营商环境评估工作,政府业务企业、相关研究机构都参与到了营商环境评估过程中,并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国家发改委从企业全生命周期、城市投资吸引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三个维度,构建供全国参考的评估体系。省一级中安徽省、山东省、陕西省、北京市等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指标体系并启动评估。市一级中,深圳市、厦门市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初步设计了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对全市营商环境进行摸底调查。2018年,国脉集团旗下国脉研究院创新性提出了"五力"模型评价体系,并对外发布了《2018首届全国营商环境评估报告》,在行业内建立了广泛影响力。
四、营商环境典型建设模式
总结各地营商环境建设的实践探索,大致可以梳理出三种典型模式,一种是区域发展整体带动模式,注重从区域发展一体化出发,从宏观层面推动区域营商环境一体化;一种是数据驱动环境改善模式,注重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核心,加强政务服务的数据治理;一种是聚焦企业一流服务模式,注重以企业实际需求为核心,着力解决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1.区域发展整体带动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区域中心城市为带动,充分发挥区域内的引领、辐射、集散作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式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参与新一轮区域竞争的迫切要求。为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步伐,缩小区域内部之间的软环境差距,推动资源在区域之间高效无缝流动,从顶层规划出发完善区域整体营商环境,已经成为我国部分城市营商环境建设的着力点。区域发展整体带动模式强调站在区域发展全局的高度,从制度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合作、服务共享等宏观层面出发打造高质量的、一体化的营商环境。
长三角是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起步最早、基础最好、程度最高、潜力最大的地区,长三角一体化的真正实现需要通过营商环境的优化,共同把长三角打造成为发展氛围更佳、体制机制更新、创新能力更强、竞争实力更高、企业活力更好的地区。近几年来,长三角区域除了各地对优化营商环境采取的自身措施之外,还共同推进整个区域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一是共同推进制度创新,借助上海和浙江建设自贸区的契机,通过可复制可推广的方式,推动形成长三角一体化的创新型制度;二是共同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以轨道交通、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为骨干,加快城市之间通道的配套与衔接;三是共同推进产业园区合作,加强区域内各个产业园区的深度合作,通过园区共建或园区联盟的方式,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形成区域内梯度发展、产业链合作的整体态势;四是共同推进公共服务共享,以区域内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目标,加强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一体化项目和载体建设的政策协调。
2.数据驱动环境改善
造成我国部分地区营商环境落后和不足的因素有很多,政务环境问题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行政服务工作不科学不规范,政务数据流通不顺畅不透明,造成了政府办事服务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数据驱动环境改善模式强调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核心,加强政务数据治理,一是摸家底,制定统一规范的审批服务标准,全面梳理部门政务服务事项以及事项办理过程中自行采集、加工处理、结果输出等方面的信息资源,调研部门业务系统现状,并进行最终的数源确认,真正做到底数清,同时建立统一的审批服务标准规范;二是通数据,实现纵、横向的政务信息共享,加强政务信息资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互联互通和协同共享,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打通纵向垂直部门、横向职能部门的数据壁垒,实现纵向横向数据流通,消除信息孤岛。
为贯彻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广州市全面开展了各部门、行政单位的政府信息资源摸底普查工作,积极推进开展信息资源目录的编制和标准化管理工作,国脉互联参与了该项数据资产普查工作,通过对行政单位的集中数据摸查,梳理了相关信息资源及信息项,并初步实现了政务数据体系架构清晰化、政务数据资源清单化。浙江省将办件量前100高频事项实现系统对接及数据共享,助力了"最多跑一次"。国脉互联通过对浙江省政务信息系统及公共数据资源进行普查梳理工作,为浙江省公共数据资源目录和共享开放目录的制定提供了基础支撑,最终促成与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的对接支撑服务,实现全省范围内数据资产的管理。得益于数据共享,法人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申请表单会自动关联工商营业执照等企业基本信息,实际填写内容简化至只需填写企业拟申请的相关重点信息,节省了法人办事的时间成本,企业申请数量有明显提升。
3.聚焦企业一流服务
营商环境优化的主体是企业,营商环境的好坏需要以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要聚焦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办事创业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采取针对性改善措施,从改革投资审批制度、便利企业开办和经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一流服务。
山西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备案类企业投资项目报建阶段的28项审批事项中,7项政府承诺供地前服务;3项由政府、企业双向承诺,政府承诺在供地前完成相关服务;3项开工前由企业作出信用承诺即可;3项转为政府内部审批流转;12项要求企业开工前完成。贵州开展"集成套餐服务",对企业办"一件事"涉及的多个审批服务事项打包,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取消各类重复提交的证明材料,推行一表申请。
总之,智慧城市与营商环境具有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关系,各地在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中,要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重要的一环,主动站在区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加快营商环境数据建设,聚焦企业一流服务,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营商环境建设模式。
作者 | 徐向南
职务 | 国脉智慧城市研究中心 研究员
属性 | 国脉智库 新春奉献-营商环境系列文章⑮